5.0电影 · 1988 · 中国 · 剧情 电影
董克娜 / 黄宗洛 / 李克纯 / 丁一 / 赵子岳 /
黄土坡村的青壮劳力在实行土地承包后,纷纷外出挣钱,只有一些婆姨们和老弱病残者仍留在村中。乐大同将赚来的五千元钱交给妻子常绿叶,想攒钱造一幢新房。常绿叶为做好春耕说服公婆用钱买回一部小型拖拉机和一些配套农具。在余技术员的热情帮助下,常绿叶带领婆姨们组成承包联合体,实行科学种田。乐大同得知说妻子将钱买了拖拉机,气得与妻子大打出手,并准备卖掉拖拉机。乐大爷及时阻止了此事。粮食终于获得丰收,但因粮站库房漏雨不收新粮,常绿叶又想办一个粮食加工厂。她到各家各户动员集资办厂,而乡长为办铸造厂,竟将大家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信
6.0电影 · 1986 · 中国 · 戏曲 其他 电影
李洪生 / 牛淑贤 / 池宁 / 王柏宣 / 韩刚 /
这是一部豫剧戏曲片。穷秀才莫稽(池宁 饰)父母双亡、贫病交加,在风雪之夜昏倒在丐头金松(王柏萱 饰)家门口,金松之女金玉奴(牛淑贤 饰)将其扶回屋内收留。莫秀才知书达理、心存感激,玉奴芳心暗系,金松作主让其二人完婚。几年后,莫赴京科考及第,受封德华知县,金家父女不胜欣喜。莫上任后贪图享乐,前情尽忘,心生休妻之心。玉奴绝望自尽,被巡府许大人(韩刚 饰)相救并收做义女。金松找莫理论,被莫逐出家门。许大人设宴款待下属,席间问莫可有妻室,莫回答妻落水而亡,闻听许大人要把女儿许配给他,莫喜不自胜、受宠若惊。他进后院
9.0电影 · 1981 · 中国 · 剧情 儿童 喜 家庭 电影
李纬 / 琪琴高娃 / 熊亦飞 / 王朔 / 卢桂兰 /
抗日战争时期,某农村。小王(蔡元元 饰)年龄不大,却是八路军的“老”交通。小荣妈(莫愁 饰)也是交通员,十二岁的小荣(赵玉嵘 饰)很羡慕这份工作。一天,汉奸李天魁(章志直 饰)抓走了小荣妈,小王把小荣带到张大娘(吴茵 饰)家,大娘象亲女儿一般对待她。小王把小荣妈的遭遇报告给地委会赵科长(郭允泰 饰),赵科长把小荣带到地委会,让她每天学文化,长大参加八路军。小王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他天亮前送一份重要文件给廖团长,结果走到半路发现文件不见了,他急的想哭,绝望之机,小荣回来了,没想到竟是年幼的小荣替他完成了任务
10.0电影 · 1989 · 中国 · 动作 武侠 古装 电影
李文化 / 王群 / 王奕开 / 宗巧珍 / 陶秋甫 / 薛超 / 戴文通 / 张希玲 / 姚丽珊 / 夏英霞 / 吴嘉键 / 陈敏 / 戴文章 /
清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潮汕地区恰逢灾荒,百姓离乱。为求生存,穷苦百姓纷纷赶往南竹寺庙祈求神佑。可恨恶霸“黑沙掌”(王赤 饰)霸占寺庙,欺压百姓。拳师吴老东携子吴家泰(王群 饰)前往理论,与黑沙掌一伙展开搏斗。最终吴老东因年老体弱,惨死黑沙掌手下,心高气盛的家泰也身负重伤。 侥幸逃生的家泰决定遵照父亲的嘱托,寻找黑沙掌的克星——鸳鸯腿的修习者凤兰艺人。途中,家泰偶然遇见鸳鸯腿传人朱凤妮(宗巧珍 饰)…… 改编自潮州民间传说《鸳鸯铁履桃》。
3.0电影 · 1996 · 中国 · 剧情 传记 电影
康宁 / 雷献禾 / 吴军 / 刘佩琦 / 方子哥 / 宋春丽 / 徐佳宁 / 王学圻 / 曹力 / 吕启凤 / 刘欣 / 崔国军 /
乔安山和雷锋是战友,1962年的一天,乔安山倒车撞倒一根电线杆子,线杆倒下,雷锋牺牲了。乔安山甚至想以死来补过,转业三十多年过去,他始终没有忘记雷锋。一次,乔安山的长途汽车上,上来了七、八个站长亲戚,都不买票。乔安山坚决抵制,把他们轰下了车,当然不容于站长了。汽车正开着,一哑巴拦车,他女人难产,乔安山没按规定行车,及时地将产妇送到医院。有次半道上乔安山和儿子乔兵的车坏了,他们怎么向过往车辆求助,都没有人帮助他们。直到晚上才有辆车停下,却没法帮助他们。第二天一早,昨夜停车的女士带着许多人来帮忙,这女士曾经被
7.0电影 · 1998 · 中国 · 剧情 电影
周友朝 / 赵强 / 颜丹晨 / 江化霖 / 张嘉益 / 马恩然 / 于芮 /
农村孩子石娃(赵强 饰)自幼丧母,与父亲(江化霖 饰)和姐姐(颜丹晨 饰)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4.0电影 · 1995 · 中国 · 剧情 传记 情 电影
白宏 / 雷飞 / 徐行 / 汪粤 / 田小兵 /
1959年夏天,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使他忍受着被冤屈的巨大痛苦过了六年。1965年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接受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派,到成都去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当时报纸上满载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矛头直指彭德怀。他强压愤怒,立即投身到三线建设的调查研究之中:他下矿井,钻煤窑,赴工地,到农村,千里跋涉,不辞辛苦;他心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同时,还关心着普通工人、农民的生活和疾苦。他怀着对祖国人民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真正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对三线建设提出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的意见,可别有用心的三线某领